薄膜的气密性较强,因此在覆盖后棚内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造成棚内空气高温,如不进行通风,棚内相对湿度很高。当棚温升高时,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风天时,相对温度低,阴、雨(雾)天时相对温度增高。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棚内白天相对湿度可达60-80%,夜间经常在90%左右,高达。 棚内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依作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白天要求维持在50-60%,夜间在80-90%。为了减轻病害的危害,夜间的湿度宜控制在80%左右。棚内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时,提高棚温可以降低湿度,如湿度在5℃时,每提高1℃气温,约降低5%的湿度,当温度在10℃时,每提高1℃气温,湿度则降低3-4%。在不增加棚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时,棚温在15℃时,相对湿度约为7%左右;提高到20℃时,相对湿度约为50%左右。 由于棚内空气温度大,土壤的蒸发量小,因此在冬春寒季要减少灌水量。但是,大棚内温度升高,或温度过高时需要通风,又会造成湿度下降,加速作物的蒸腾,致使植物体内缺水蒸腾速度下降,或造成生理失调。因此,棚内按作物的要求,保持适宜的湿度。 四、栽培季节与条件 塑料大棚的栽培以春、夏、秋季为主。冬季低气温为-15℃--17℃的地区,可用于耐寒作物在棚内防寒越冬。高寒地区、干旱地区可提早就在用大棚进行栽培。北方地区,于冬季,在温室中育苗,以便早春将幼苗提早定植于大棚内,进行早熟栽培。夏播,秋后进行延后栽培,1年种植两茬。由于春提前,秋延后而使大棚的栽培期延长两个月之久。东北、内蒙古一些冷冻地区于春季定植,秋后拉秧,全年种植一茬,黄瓜的亩产量比露地提高2-4倍。黑龙江省用大棚种植西瓜获得成功。西北及内蒙古边疆风沙、干旱地区利用大棚达到全年生产,于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耐寒性蔬菜,了大棚冬季种植的先例。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春季提早,秋季延后栽培,往往采取在棚内临时加温,加设二层幕防寒,大棚内筑阳畦,加设小拱棚或中棚,覆盖地膜,大棚周边围盖稻草帘等防寒保温措施,以便延长生长期,增加种植茬次,增加产量。
养殖大棚的搭建方法如下:
1、以搭建塑料养殖大棚为例,大棚的跨度一般在6-12m,开间在4m左右,檐高3-4m,而通风类型不一样,搭建磨茄大棚的宽度也不一样。
2、一般以自然通风为主的连栋大棚,当侧窗和屋脊窗联合在使用时,大棚大宽度一般需在50m以内,以在30m左右为宜。而以机械通风为主的联栋大棚,大棚大宽度一般扩大到60m,以限制在50m左右为宜,而长度一般以在100m以内为宜。
3、塑料大棚主体结构通常会用热浸镀锌钢管作为主体承力结构,不过因为塑料大棚自身的重量较轻,对于风雪的顶抗力较弱,因此需适当的进行支撑,以此来维护整个大棚的稳定性。
大棚养殖也称暖棚养殖。 暖棚养殖是指在寒冷的季节给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畜禽圈舍上扣盖一层塑料薄膜,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畜禽自身所散发的热量,提高舍内温度,减少热能损耗,降低维持需要,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养禽经济效益。暖棚养殖是一项、成熟、适用的技术,用较少的投入可获得与周密封闭式圈舍饲养畜禽相同的效果,可降低畜禽死亡率百分之二点七到百分之是三点五,提高肉蛋率比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二十五,节约饲料百分之十一以上,可促进良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实现畜禽产品均衡供应,是发展高产畜牧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鸡、鸭、鹅是常见也是历史悠久的三大养殖项目,鸭子全身可以食用,目前鸭子副产品加工非常多,大棚养鸭可以科学化管理,提高鸭子的产量,从而获取更好的收益。
鹅非常容易饲养,因为它耐粗饲,适应性也很强,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就可以带来比较高的产出,算是经济价值很高的一种养殖品种。而为了提升养殖的成功率,很多养殖户都走上了大棚养鹅的道路。
为了实现食用菌的年供应量,常同时采用露地栽培和保护区栽培。保护区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采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应考虑自然条件和场地布局,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保护区生产的开发,也就是建造智能食用菌大棚,改变传统人力为主的管理模式,用现代化技术,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种植。
要建设大面积连栋的智能食用菌大棚,应尽量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块:
①大棚建设点地形开阔,东西南北四周无高遮挡物,不影响采光,避开风口和风道。无烟雾、有害气体和污染源;
②土壤肥沃疏松,地下水位低,无盐蚀等污染;
③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能力,包括水源、水质、水动力和排水工程;
④靠近干线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培养基原料、成品销售等物流运输,建立原产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