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微纳米曝气器的通气量,随空气流量的增加,氧传质系数(Km)逐渐增大。标准氧传质效率(SOTE)随曝气量的增大而降低。结果表明,水温度对KLa和SOTE均有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PH升高先降后升,在pH=7.2时达到小。随着NHQ的增加,曝气组比例降低,且随浊度增加而增加。SOT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微孔曝气组的趋势一致,但其值小于微纳米曝气组。与SOTE相比,微纳米曝气比SOTE对通气量的变化更为敏感。
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等单位利用微纳曝气装置和射流曝气装置,对天津水利部城市水环境改善示范基地进行了通气改造,该工程占地面积为320000平方米。增加水体氧含量,克服了冬季运行技术难题,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郝明伟[8°]主要对水中微纳米气泡的运动规律和沉降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日本微型纳米曝气装置气泡发生器结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某河流曝气水质进行了改进试验,认为微纳米级曝气是一种较好的改善水体水质环境的技术。
除用于湖泊.河道的治理外,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将微纳米曝气在其它领域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对一静态旋流微气泡浮选柱的使用条件的优化,并对含含水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微泡悬浮柱对含油废水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于生物净化作用,米歇森等网对用微生物与微纳米曝气法混合后,注入土壤间隙,以降解土壤中二甲苯。试验结果表明,微纳米粒曝气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经处理后二甲苯浓度基本被去除,微纳米泡在土壤中维持较长时间,菌株的作用也更加持久。Hotta等利用微米级曝气法在海洋环境中进行了海体底泥污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纳米泡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底泥中的污染物,而且能增强污泥中的细菌活性,提高污泥的持续污染能力。将微泡气浮与普通气浮工艺相比较,采用微泡气浮和普通气浮工艺,对含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在相似条件下,微泡气浮技术具有较好的气浮性能和较高的去除率。可见,微纳米粒曝气在曝气技术上有一定的性,但微纳米曝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要把水体和气体混在一起才能曝气,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广微纳曝气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曝气技术的相关科学研究在已经进行了40多年,投资小,效果好。5o曝气技术广泛应用于的水污染治理中,作为水质原点的修复技术。根据缺乏自净能力的水污染治理,曝气加氧可以修复生态系统和水质净化6o溶氧进入水质,可以氧化发臭化学物质,合理缓解或减少黑臭。水质中溶解氧水平的提高可以钝化处理污泥,抑制污泥中高锰酸盐指数和磷的释放,空气氧化或溶解表面污泥中的恢复化合物,从而在表面堆积物表面产生以兼性细菌为主导的自然环境,促进好氧细菌的繁殖,抑制厌氧发酵微生物菌种和好氧溶解水环境中的有机化合物。曝气复氧了水环境中有氧的自然环境,提高了水质中细菌的数量和活力,从而促进了微生物菌种对受损成分的摄入,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有利于建立细菌和藻类相互依存管理体系7o。
纳米气泡是指孔径为0.1.50微m的气泡,在10微m中称为micro-bubble,在20世界90时代,日本生物学家开始为水产养殖领域开发微纳米气泡35。1991年,Ketkar等36对沉淀气泡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丰富多彩,提高了微纳米气泡的出现方式 ,如电解盐水、充压融化、切割等37o。
科研人员发现,由于微纳米气泡规格小的特点,表现出与一般气泡不同的多种特点,使气泡在水质中的溶解氧更,对浮颗粒的剥离有更好的实际效果,对污染源的分解力。
微纳米气泡的关键特点如下:
(I)
微纳米气泡体积比一般气泡小很多,水的浮力也小,所以上升缓慢,纳米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继续收拢,终在水中融化消退。汪敏刚等I38对微纳米气泡为人眼所见的乳白色出现时间(关键以微米气泡为主)进行了反复准确测量求平均值的科学研究,测量数据显示微纳米气泡在水中的悬浮时间为5分钟左右。
(I)
微纳米气泡页面会吸引带负电的正离子(如OH-),产生表面正电荷的正离子层;空气负离子会吸引带正电的正离子(如H+),在表面正电荷的正离子层周围产生正电荷,这也是微纳米气泡页面的双电层结构39,如图0-2所示。双电层促进气泡之间的排斥,使气泡无法相互结合,气泡在溶液中的均匀分布40o双电层正电荷引起的电位差。Z电位差越高,吸附功能越高。